我们的身边有不少这样的“老漂族”:他们操着南腔北调,明明已经退休了,又像候鸟一样“漂”在陌生城市“身兼数职”。他们为支持子女的事业、帮助子女分担育儿压力,不得不在暮年远离故土,努力融入新的生活圈子。
现实中,“老漂族”虽然避免了与子女两地分居、成为空巢老人的窘境,但一个“漂”字也反映出了他们在他乡的生活状态。离开了家乡,脱离了老家熟悉的生活圈子,“老漂族”身上往往也交织着多样而矛盾的情绪。电影《陆上行船》中有这样一幕,老渔民的儿子远赴北京打拼数年后在京买了新房,他回到海岛,劝说父亲去北京与自己一同生活,在大城市的似锦繁华与海岛的荒凉萧索之间,父亲陷入了纠结。影片中有句台词叫“老人似老木,离家冇水土”,意思是老人就像老树一样,离开了家乡就会水土尽失。这当然是夸张的比喻,但透过这句话,也能看到“老漂族”在“漂”到另一个城市后面临的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问题,甚至不少“老漂族”难以享受到和本地老年人同等的福利待遇。
中国家庭养老模式和隔代育幼模式的长期存在,注定“老漂族”将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长期的现象。要改善“老漂族”的处境,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降低他们的“漂泊感”。比如,城市要释放更多的善意,将外来“老漂族”同等纳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让他们在异地就医、普惠性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到更多权益,增强他们对所在城市的身份认同;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适老化改造,积极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在社区基层多举办健康养生、书画文娱等活动,让“老漂族”能够在他乡快速地找到新伙伴、融入新生活。
“老漂族”似乎并不为城市创造直接的价值,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年轻人能够腾出手来安心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讲,“老漂族”贡献了一份独特而又必不可少的价值。江苏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来苏创业、就业的年轻人为数众多,对江苏各地来说,做好养老工作,让“老漂族”老有所依,他乡变故乡,不仅是关心、关爱老年人的表现,更是吸引外来人口、增加城市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编辑:史耀晖
忒色 (现场抽奖 图10(右一)新加坡旅游局华西处处长谢锦川) (活动现场 图11,图12) 新加坡旅游局华西处处长谢锦川也莅临此次活动,与西安市民共同参与了此次集美食与文化为一体的新加坡旅游品牌宣传活动,并表示 2022-06-28
忒色 时隔一年,音乐剧《丝路之声》全面升级,载誉进京,成为中国第一部“巡演+驻演”模式的文旅音乐剧 2022-06-24
忒色 2022-06-23
忒色 随着新藏线的沿线旅游开发和四个驿站的建设使用,吸引了大量中高端客群,如自驾车、摄影、徒步、骑行爱好者等 2022-06-22
忒色 2022-06-20
忒色 2022-06-20
忒色 距离西安仅4小时车程、不折不扣的康氧目的地+度假首选地 2022-06-17
忒色 2022-06-16
忒色 2022-06-14
忒色 2022-06-10
忒色 2022-06-07
忒色 今天(6月23日)上午,由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主办,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西部网承办的“世界青年看陕西”系列主题活动在西安市鄠邑区启动。在第二站在非遗文化馆来自巴基斯坦的世界青年代表夏豪体验非遗面塑,我们跟随Vlog一起去看看他手艺如何?
2022-06-23